第十九章   永生

      约翰曾经明白表示撰写约翰福音的原委:「……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约廿31)。耶稣来到世间的目的,「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十10)。按照约翰福音的记载,「永生」是耶稣教训的中心主题;但按照符类福音的记载,「神的国」是耶稣宣讲的中心主题。再者,约翰福音主要强调:「永生」是现在就可以经历的;这是符类福音和犹太教都没有的观念。有些鉴别学者就因而以为:约翰的生命观念源于希腊哲学,与旧约圣经无关。陶德认为,永生的观念有柏拉图式「无时间的」生命的含意。他认为约翰福音有两种永生的观念,一种是约翰的柏拉图式永生观,一种是犹太人的永生观。如果陶德的看法是正确的话,约翰的神学思想中心是本质上希腊化的福音。

语言学上的资料 约翰福音出现Zoe(生命)这个字有卅六次,不定词zen(活)十六次,复合动词zooPoiein(使有生命)三次。zoeaionios(永生)十七次,其意义与zoe(生命)没有什么差别。形容词 aionios(永远的)本身并没有性质方面的含意,是指与人类生命不同性质的生命。aionios(永远的)本身的基本意义是时间方面的。用在火,就是永火(太十八8;廿五41),用在刑罚,就是永刑(太廿五46),用在罪,是永远的罪(可三29),用在帐幕(居所),是永存的帐幕(路十六9),这些用法都指不停止、持续的时间。

犹太背景 zoe  aionios(永生)一词在七十士译本只出现在但以理书十二章一节,由希伯来文hayye olam(这世代的生命)译来,是指死人复活之后将来世代的生命。「生命」在旧约圣经,其基本意义不是不朽,也不是死后的生命,乃是在地上完全安宁幸福的存活。但这安宁幸福本身不是目标,乃是神的赏赐。享受生命就是享受神的福乐和赏赐的丰盛,包括足享长寿(诗九一16),同你所爱的妻,快活度日(传九9),兴旺(申廿八1及以下),安全稳固(申八1),尤其是与神相交(诗十六11;卅六9;申八3;耶二13)。因此,构成生命之神的美善恩赐,必须在与神相交中享受(申卅15—20)。这种「生命是与神相交、享受神同在和祝福」的思想后来导致确认:就是死亡也不能破坏这个关系,永生的神要使他的百姓超越死亡(诗十六9一11;四九15;七三24)。这信念起先很模糊,后来导致确认:身体复活,并将来世代的生命(赛廿六19;但十二1一2)。

      间约时代的犹太教,把死亡非人类存在的结束的信念发展出阴间的观念。阴间是居间境界,是死人等候复活的地方(以诺书廿二章)。阴间有时候成为恶人的最后审判和灭亡,并只有义人经历复活的地方。「永生」有时是用来指复活生命的名词(所罗门诗篇三16;以

诺书卅七4、四十9;五八3;十二族长遗训之亚设遗训五2)。有时「生命」一词也可以用来代替「永生」(所罗门诗篇十四7;马加比贰书七9—14;以斯拉肆书七137),动词「活」亦可(以斯拉四书十四22)。

    当「这世代」与「将来世代」的二元论在犹太用语中出现时,犹太拉比经常说到「将来世代的生命。」以斯拉肆书常有两个世代的用语,但没有「永生」一词。将来的世代要带来不朽的恩惠(以斯拉肆书七12—13;八54)。巴录的启示录提及承受要来的世代(巴录启示录四四13,15)。永生在犹太教并但以理书十二章二节,基本上是将来世代的生命,是复活的生命。

诺斯底主义的「生命」黑尔梅文献(约在主后第二及第三世纪)是诺斯底主义宗教思想的早期类型。「生命」在黑尔梅文献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生命属于神。黑尔梅文献的第一篇论文Poiman- dres称神为心智(nous),是光和生命(Corp.Herm.I,9,12)。神首先按照自己的形像样式创造第一个人,可是他迷恋受造的世界,与这世界掺杂。因此人有两方面:因他的身体,所以是会朽坏的,但因他基本上是人,所以是不朽的(I.15)。因此人变成对他真正的本质无知,而受制于死亡(I.2O);涉及物质世界就是无知,就会引致死亡。人如果可以去除他的无知,认识他真正的本质,借着这种gnosis(灵智),他可以回到生命和光明(I.21)中。 Gnosis(灵智)的达成,要靠禁欲主义,靠厌恶身体各种感官。得着gnosis(灵智)的人,在死亡的时候,要逐步经过天上的各层领域而高升,并逐步脱去各种身体的感情,直到他进入神——变成与神同一(theothenai)(I.24一26)。

符类福音的「生命」符类福音也提到永生;但符类福音与犹太教一样,永生是指将来世代的生命。当那位富有的少年官问他如何承受永生(可十17)时,他是想到复活的生命,而耶稣也从复活的生命这方面回答他。这永生是神的国的生命(可十23),将在来世承受(可十30;亦见太廿五46)。人子再来要区分恶人义人:恶人要进入永刑,义人要进入永生(大廿五46)。符类福音有好几处,用「生命」来表示这末世的恩惠(太七14;可九43,45)。符类福音中,含有救赎意义的「生命」和「永生」都是指未来末日的恩惠(路十25)。

约翰福音的「永生」:末世的 约翰福音的「生命」仍然保留其末世的性质。约翰福音记载了耶稣的一句话,反映一般犹太人的看法:「你们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约五39)。犹太拉比的教训有一句老生常谈:学习摩西五经会引至「将来世代的生命。」当耶稣说:「不信从子的人不得见生命」(约三36,另译),他是指人的终极未来。约翰福音十二章廿五节最清楚显示这生命的末世性质:「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符类福音也有类似的话语(可八35;太十39;十六25;路九24;十七33),但约翰福音这句话的型式更清楚表明两个世代的对比结构。「只有约翰福音使这说词的形式更明显地源自犹太两个世代的对比:凡在olam haze恨恶自己,就要在ol-am haba 保守自己;并因此要得到hayye haolam haba 。」凡喝这活水的人,要发现这是将来世代的生命源头(约四14)。另有一种可以生长永生的食物,是基督可以给的(约六27)。这永生要在末日经历,那日义人要「复活得生」(约五29)。这句话非常接近但以理书十二章二节。「永生」将来世代的生命。陶德同意上述这些话语所说的生命是末世神赏赐的生命。

永生:现今的 虽然约翰福音的永生是末世性的,但约翰福音的主要重点,不在于指示人通往来世生命之路,而在于使人现今就可以尝到这将来的生命。符类福音没有明显的教导:将来世代的生命已经临到信徒身上。耶稣传道事工的目标,是要使人现在就经历到未来的生命(约十10)。他从天上降下来,要赐生命给世界(约六33),要满足世人属灵的饥饿与干渴(约六35)。这生命并不等于人潜在的本能被激发后恍如再生。这生命乃是神所给与的新生命,是透过耶稣基督赐下的。「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约六53)。这生命是透过耶稣本人并他的话赐下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约六63),「因为我不凭着自己说话;惟有差我来的父,已经给我命令,叫我说什么、讲什么。我也知道他的命令就是永生(约十二49—50)。

      这生命不只是神透过耶稣并他的话赐下,这生命也住在耶稣本身里面,「因为父怎样在自己有生命,就赐给他儿子也照样在自己有生命」(约五26)。他是赐人生命的生命之粮(约六51及下文,又是活水(约四10,14)。神是生命的终极源头;但父已经赐给子在自己有生命(约五26)。因此耶稣可以说:「我就是生命」(约十一25;十四6)。

      这住在耶稣里面的生命,不折不扣是来世的生命。这可从耶稣经常把现今承受生命和将来享受生命相提并论得知。人若喝耶稣所赐的水,现在就会有生命的泉源在他里面,将来还要有末世永生(约四14)。人若在现今有份于耶稣里面的生命,他将来必永远活着(约六51 )。那些现在承受永生的人,将来永不灭亡(约十28)。

      永生的未来方面,包括身体复活;那些耶稣现今已经赐与永生的人,在末日他要叫他复活(约六40,54)。耶稣是生命,也是复活。信他的人,虽然肉身死了,在末日他必复活。因为他已经因信耶稣有了这生命,所以他必永远不死(约十一25—26)

      在耶稣论他和父的关系时,生命的这两方面(现今的和将来的)是紧密相连的。因为神是生命的源头,只有神能叫死人复活,但神已经把这特权交托给他的儿子(约五21)。这叫死人复活的使命分成两个阶段完成。时候已经到了,死人听见神儿子的声音,并且活过来了(约五25)。「时候将到,『现在』就是了」这句话,证明这是指「属灵的」复活,即现今经历到的永生。这复活得生的事件发生在耶稣传道事工中,因为父「赐给他儿子也照样在自己有生命」(约五26)。可是,这现今经历到的生命,并非生命全部的意义;「时候要到,凡『在坟墓里的』(即肉身死了的),都要听见他的声音,就出来;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约五28,29)。

      论到永生是末世神的赏赐,约翰福音与符类福音无分轩轾。但论到永生是现今属灵的实际,约翰福音则比符类福音更进一步。陶德解释约翰福音与符类福音这方面的差异,认为约翰福音把较为原始的末世论思想形式加以「柏拉图化」。永生要按柏拉图的角度去了解,「永生是一种生命,不以月或年来量度,没有过去或将来,永生是今日活在神的永恒里。」可是,这样就误解了约翰,因为约翰的永生无可否认是有未来性的。约翰把永生的现今和将来两方面紧密结合。信耶稣的人虽然肉身死亡,但他将要经历复活的生命,并且凡现在有属灵生命和信耶稣的人,将要永远活着(约十一25—26)。因为信主的人现在已经有永生,所以在末日他将要复活(约六40)。陶德未说明约翰福音中有关生命的末世论式句子与那些「无时间、柏拉图化」式句子之间的关系。陶德这种解释法,把两种不同的生命的概念——一种是希腊的,一种是犹太基督教的——并列,却未建立这两种不同概念之间内在联系的基本关系。

    派柏(Piper)的分析就较令人满意。他认为约翰的生命信息是根植于旧约圣经「神是生命」的观念上。神借着永恒之「生命之道」的  「道成肉身」,已经把他的生命赐给人。末日的复活对约翰的中心思想来说,并不是无关于本题,末日的复活是信徒生命的完全彰显。这种看法可以由约翰福音对生命的教训及符类福音对神国的教训两者之间的类比来说明。约翰福音唯一提到神国的经文是约翰福音第三章三节,而在同章第十五节约翰福音第一次提到永生,这现象值得重视。无论是符类福音也好,约翰福音也好,永生都是末日、将来世代的生命。符类福音中,这生命也属于将来世代神国的生命。然而,符类福音中,耶稣有关神国的教训中,有一独特的要素,就是那末日的神国已经闯入现今这世代。神国已经来了(太十二28),但那将来的世代仍然有待于未来。同样地,约翰认为:那属于将来世代的生命已经临到那些在旧世代里的人们身上。「就这方面而言,约翰福音的zoeaionios(永生)等于符类福音中神的国。永生和神国本应是未来的福乐,但因未来都在基督里,所以永生和神国现在都成了现存的事实。」所以,虽然措辞不同,我们也不必把神国和永生看作同等同—,但其基本的神学结构是一样的,虽然以不同的范畴来表达。如果永生的确是末世神国的生命,又如果这国已经临在,随之而来的是,我们可以期望这国度带给人预尝将来世代的生命。

      约翰永生的观念与黑尔梅——诺斯底的概念,两者之间显然没有多少相似之处。约翰认为:生命源自那位真实的历史人物耶稣;生命是借信心获得;并且拥有永生保证信徒有份于末日的复活。黑尔梅文献却认为:虽然生命属于上帝,但人可以借着禁欲主义的克制并压抑身体的欲望,在死后得到这生命。这gnosis(灵智)似乎是在所有人类可以构到的范围之内,因为Poimandres(黑尔梅文献的第一篇论文)是以传福音报喜讯的口吻作结,作者呼吁那些在酒醉和不认识神之中放纵自己的人,要清醒过来,不要再沉缅于浓酒,不要再在无理性中安睡,要学习敬虔和认识神的美善。他认为人在死亡中自暴自弃,他们应有能力得到不朽的永生。他呼召他们离开黑暗,抓住光明,得以获至不朽的永生并离弃败坏(CorP.Herm . I.27—29)。

永生的性质:认识神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会进一步照明将来的永生和现存的永生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有句话说明了永生的基本性质:永生就是透过耶稣基督而有之对神的认识(约十七3)。巴瑞特(Barrett)认为这就是「永生的定义,」陶德和派柏(PiPer)都认为这句话说明了永生的性质。这就引起了进一步问题:就是知识的本质。这句话岂不是个很明显的例子,证明约翰福音曾受诺斯底主义所谓靠知识得救的影响?陶德就是这样认为,他说:「黑尔梅文献和约翰著作里认为,对赐人永生之神的知识,是给那些借再生而从Soma(身体)或sarx(肉体)的领域进入了nous(心智)或pneuma (灵)领域的人。」上述如此大胆的说法促使我们来查考希腊对知识的观念,并与希伯来的观念互相比较,最后根据这双重背景来分析约翰的思想。

希腊思想中的知识 希腊背景中,知识有两种不同用法。在哲学思想中,知识是指思考其对象以确定其基本性质。借着思考,心智能掌握它所看见之对象恒久不变的本质。知识是对终极实体的理解。

      诺斯底主义的思想中,正如黑尔梅文献所代表的,知识不是理性思想。知识是心智(nous)对神的直接理解,不是借着努力思考,乃借著直接的直觉和内在的光照。布特曼强调,黑尔梅文献中的这种知识不是天然的能耐,乃是属天的光照——是神的恩赐。这是对的。神是心智(nous),他临到那些虔诚的人身上,并且赐给他们得救的知识(CorP.Herm.I.22)。神喜欢被人认识( CorP.Herm.I.31,X.15)。黑尔梅文献显然是诺斯底主义的,因为这些文献不断强调灵智( gnosis)的重要,是得救之路不可或缺的。灵智( gnosis)可以叫人看见神——事实上,是叫人与神合一——以致神化(CorP.Herm.I.26; IV.7(Nock ;XII.1)。这种灵智(gnosis)是一种身外境界的神秘看见,不是理性思想。黑尔梅文献的第一篇论文Poimandres,描述作者的经历。他进入一个不寻常的睡眠状态,约束他身体的感官,他有一个异象,他可借此明了宇宙并他自己本身的真正本质(I.3O)。这使他获得真正的gn5Sis(灵智)(I.27,32),使他获得属天真理的气息(I.3O)。,神只能够被心和智看见(VII.2)。在论及重生的论文中,神化的经验是这样描述的:「父阿,我被神带进安息里,我不是用眼睛的视力来看见,我乃用从诸权能而来的属灵力量看见。我在天堂里,在地上,在水中,在空气里;我在诸动物中,在诸植物里;我在母腹中,在母腹(生产)之先;我在生产之后,我是无处不在」( XIII 11)。这个曾经再生一次的人「将会是神,是神的儿子,是万有中的万有,是一切诸权能所组合而成」(XIII.2)。「我在我里面看见一个不是由物质形成的异象,是借神的怜悯所产生,我已经脱离了自己,进入一个不朽的身体,我现在不再是以前的我,我在心智里已经重生了」(XIII.3)。这样一个已经获得知识并因而与神合为一体的人,他死后将会穿越诸领域,进入一个有福的不朽之境。

    这个带来知识的蒙福异象是所有人类都可以构得到的,只要他们肯控制、压抑、消灭他们身体上的欲求。「我儿阿!倘若你不先恨恶你的身体,你就不能爱你自己;但倘若你爱自己,你就会有心智,有了心智,你也就会有份于知识了……我儿阿,你不能又把自己与会朽坏的事物连结,同时又与属天的事物连结。因为有两种事物,有形体和无形体……而这两个范畴分别是会朽坏和属天的。人若要选择,他必须选择这个或者那个。他不能同时又选择这个,又选择那个」(IV.6)。

      这种知识的内容是自我认识,就是人认识他在宇宙中真正的位置和真正的本质。「父神是光和生命;人从他而生。当你认识你自己来自光和生命之时,你就会再次回到生命里。」(I.21)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有了知识,知道他为何被造,又知道他被谁所造——不是为了身体上的快乐,乃是为了「心智」(IV.4—5)。认识自己真正的本质的人,他会轻看他的身体,并且因而能够在死后升到神那里。

旧约圣经中的知识 旧约圣经中的知识非常不同。在旧约圣经中,知识意指经验,而不是指默想或魂游象外。「牛认识主人,驴认识主人的槽;以色列却不认识,我的民却不留意」(赛一3)。聪明的畜类知道谁是它们的主人,并且顺服地在喂饲的槽边各就各位;所以以色列应该知道谁是他们的主人,并且照样愿服他。知识(Yada)包括关系、相交、关怀。「因为耶和华知道义人的道路」(诗一6)。他认识以色列是指他拣选以色列作他的百姓(摩三2;耶一5;何五3)。

      人认识神是指回应,遵从,相交。在旧约圣经中,缺少这种关系比有这种关系更明显(士二10;耶十5;赛四五4,5,20;何五4)。从一些经文(像赛廿六13(七十士译本);诗卅六10(七十士译本卅五10);八七4(七十士译本八六4))可以知道这种关系是可能的,但上述这些经文是例外。先知存在的目的是要叫人认识神(撒上三7),但圣经没有一处提到先知宣称他认识神;而且众先知极少说以色列认识神。而认识神却是人的目标(耶九24)。绝大部份经文显示,认识神是劝诫,渴望,或应许的内容(代上廿八9)。

      认识神是神国度的目标,这目标将会在末日完成。耶利米先知盼望一个新的约,到那日神要把律法写在人的心版上,到那日,约的相交便实现了。「他们各人不再教导自己的邻舍,和自己的弟兄,说:『你该认识耶和华。』因为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认识我;我要赦免他们的罪孽,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恶;这是耶和华说的。」(耶卅一34)何西阿书六章二--三节的希腊文翻译也同样带出这样的真理:「第三天,我们必兴起,我们要活在他面前,并且我们必知道。我们要努力认识耶和华,竭力追求认识他。」认识那和华就是活在他面前,这就是有永生。

约翰福音中的知识 虽然约翰著作不和黑尔梅文献的「对神的知识」的措辞在形式上很相似,但两音的内容却完全不同。约翰著作中,知识是经验上的关系。圣父和圣子之间有一亲密的相互相系。然后耶稣认识他的门徙,而他的门徒也认识他;并且因为认识他,他们也就认识神。「……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正如父认识我,我也认识父一样。」(约十14—15)耶稣的门徒之所以与这世界分隔,是因为耶稣的门徒认识耶稣,而世界却不认识他(约十七25)。由于圣父和圣子上间的亲密认识,圣子耶稣能够从中把对神的知识传递给他的门徒(约十四7)。

      耶稣的使命是带领人认识神,这使命十分重要,因为耶稣曾经重复强调他的门徒认识他,但世界却不认识他(约一1O;八55;十六3;十七25)。然而,耶稣的使命要透过他的门徒来伸展,他的门徒要展示这种相互的爱,好叫世界知道耶稣是谁(约十七23)。

      认识耶稣包括认识耶稣使命的意义。他是神所差来(约十七8,25);是那位永在的「我是」,是来传讲神话语的(约八28);他和圣父相互居住在对方里(十38),而圣子却是完全依赖圣父(约十七23)。

      约翰所说对神的知识显然与黑尔梅文献知的层次不同。约翰所说的基本上是位格与位格之间的关系。约翰著作中,对神的知识乃透过肉身而来,就是透过成了肉身的道而来。灵(Pneuma)在约翰的著作中,并不等于心智(nous),灵(Pneuma)乃是耶稣身上神的圣灵。对神的知识乃是来自信心,不是来自压抑身体的各种感官。人之所以不认识神,不是因为人耽于身体的快乐,而是因为他们拒绝耶稣。再者,对神的知识并不导致人自身与神融合为一,乃导致仁爱和顺服的人生。因此,虽然约翰采用希腊的措辞,「他这样做是为了以卫道的方式来表达典型希伯来知识的观念。」诚然,这种对神的知识可以看作是旧约圣经所应许的末世福乐。如果永生是将来世代的生命,是已经由耶稣带来给人,那么,我们就不必惊讶约翰用对神的知识来解释生命;因为对神的知识,从旧约的角度来看,是项末世的福乐。如果永生的现今临在是实现了的末世论,那么,对神的认识也同样是实现了的末世论。旧约圣经所应许的末世神国福乐,就是与神的亲密相交,现在已经借着耶稣带给人了。

对神的看见 进一步认识神与看见神相连。「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从今以后,你们认识他,并且已经看见他。」(约十四7)犹太教认为:在今生,人无法看见神;看见神是留待死亡之时或将来世代的福份。约翰福音中,因将来世代的福乐已经临到人间,看见神这件事已可以实现。可是,看见神并非直接的经验,而是透过媒介的经验。「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约一18),这话迄今仍然真确。但因基督已经来到世间,所以人看见他就是看见了圣父(约十四9);人看见耶稣就是看见差他来的那位(约十二45)。因这缘故,这卷福音书极强调要看见、往视基督(约一14;六36,40;九37;十四19;十六16一17)。

      这种「对神的看见」显然不同于黑尔梅文献的神秘主义。约翰福音中,看见神不是魂游象外,也不是神秘主义的经验;这是一种透过耶稣而有的位格与位格之间的面对与认识。

对真理的知识 若永生可以解释作认识神,那么,认识真理也是相等的解释。「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八32)。在约翰著作中,生命与真理显然有很密切的关系。耶稣是道路,真理,和生命(约十四6)。他是真光(约一9),同时也是人的生命(约一4)。他赐给人有关「真」神的知识(约十七3),这知识是人的生命。他是真粮(约六32),是从天上降下来阳生命给人的(约六33)。

    有关认识真理的那句话(约八32)是陶德找到「真理」意义的一句话,他认为「真理」就是纯净和永恒实体的领域,几乎完全撇弃了七十士译本背后的希伯来观念。这种对真理的知识是典型的希腊观念,而且这种知识带来自由也是典型的希腊思想。

    毫无疑问,希腊人读到这节经文会从希腊思想(正如陶德所注释的)的角度去了解。希腊的「真理」是指实体,是虚假、徒具外貌和不真实的反义词。因此,该经文对希腊人来说,似乎指自由是借着对实体的理性了解而获得。这似乎与希伯来的「真理」观念[「真理」(emeth)是指「忠贞」、「可靠」、或「坚固、不动摇」(emunah)]迥异。陶德指出:aletheia(真理)基本上是智性范畴,而emeth(真理)是德性范畴。陶德也作了项很吸引人的研究,就是有关希伯来真理(emeth)移转为七十士译本真理(aletheia)的探讨,神的「信实」演变成神里面的抽象「真理」。

      然而,把希伯来的「信实」和希腊的「抽象真理」作如此简单的对比,然后以后者(就是希腊的「抽象真理」)来解释约翰著作的真理,这是把非常复杂的问题过份简单化。虽然约翰的「真理」概念无疑曾受希腊实体观念的影响,但约翰「真理」概念的基本意义应该是源自希伯来背景。要支持这种说法,必须先扼要概述旧约圣经的真理(emeth)观念。

旧约圣经中的真理「真理」(emeth)用在人和事物时,是指他们的可信性和可靠性。以「真理」(emeth)行事的人就是行为操守靠得住的人,因为这人了解并尊重家庭或朋友的相互责任,并且忠诚地行事(创廿四49;四二16;四七29;书二14)。一位「有真理的」见证人(真理[emeth]的见证人)就是说话可靠的人,因为他的话与事实相符(箴十四25)。在上述这些用法中,emeth(真理)与希腊的aletheia(真实、实体)十分相近。作为、或说话、或报告、或判断是emeth(可靠的),因为与事实相符合(申十三14;廿二20;王上十6:廿二16;箴十二19;亚八16)。「emeth的种子(真种子)」(耶二21)是品质可以信赖的种子。「emeth的平安」(中译为长久的平安,耶十四13)是可信赖的平安,是持久的平安。「emeth的判断」(中译为至理判断,结十八8)是可以信靠的判断,真实的判断。

      Emeth(真理)在旧约圣经最见特色的用法是描述神,或者更恰当的说:描述神作为的性质。Emeth(真理)基本上并不用来描述神本身,而是用来描述神对待他百姓作为的性质。神是可以信赖的;他不是随兴之所至、反覆无常的。因此,他的百姓可以信赖他,相信他会以emeth信实对待他们。 Emeth(真理)常与chesed(忠爱),并列,chesed(中译为慈爱)是指神的忠诚,他必定成就他的应许,遵守他的约。神借着带领亚伯拉罕的老仆人为以撒寻找妻子来彰显他的chesed(忠爱)和emeth(诚实)。(创廿四27)神借着使雅各在拉班的家里兴盛来彰显他向雅各的chesed(忠爱)和emeth(诚实)。他的chesed(忠爱)和emeth(诚实)在西乃山颂布约书时明显地展示出来(出三四6),他的chesed(忠爱)和emeth(诚实)成了一切神对待他百姓的基楚。神也借着惩罚恶人来展示他的emeth(真理)(诗五四5);他是「按本性」行事。Emeth(真理)的神(代下十五3;耶十10)并非看顾一些抽象的、称作「真理」事物的神,也并非一位属于永恒真理领域而不属于表面领域的神。神是可以信赖,能够行动,并且的确关怀他百姓的神。事实上,这就是真神与假神的分野。他是真神,因为他能够行事;能够借着赐福和审判临在地上;并且因为他的作为是可信靠的。神的百姓要如此荣耀他,好叫他的chesed(忠爱)和emeth(诚实)能够显明,使外邦人得不着机会嘲笑问难:「他们的神在那里呢?」(诗一一五1一2)。

     神的emeth(真理)也是末世的。复原以色列将来的得救将会揭示神应许给雅各的emeth(诚实),并应许给亚伯拉罕的chesed(忠爱)(弥七820)。神将居住在地的百姓当中,并且「要作他们的神,都凭诚实(emeth)和公义」(亚八8)。这种神与他百姓至完美的相交将会是他emeth(真理)最终极的彰显。

      神先展示他真理的(emeth)作为,然后寻找人以真理(emeth)回应他。敬畏神的人被称为emeth(中译为诚实无妄或忠信)的人(出十八21;尼七2),也就是忠信地回应神emeth(真理)的人。神常常以emeth(真理)行事,但人往往以邪恶回应(尼九33)o神借先知呼唤人以emeth(真理)来服事神(书廿四14;撒上十一24),在emeth(真理)中行事(王上二4;代下卅一20;诗廿六3;八六11;赛卅八3)。Emeth(真理)成为基本上「神显露的旨意」。

    这就提供了了解「真理」或emeth单独出现句子的背景。希西家巴望在他的年日中,有「太平和emeth」(王下廿19),这不单是指「稳固」(和合译本),乃指来自神的信实,因他保守他百姓所产生的「稳固」。不按emeth(真理)而行就是不遵照神明显的旨意而活(赛五15;但八12)。「忠爱(chesed)和诚实(emeth),彼此相遇」和「诚实(emeth)从地而生」(诗八五1011)时,神彰显他的救恩,荣耀充满全地,并且将好处赐给他的百姓(诗八五9,12)。当耶路撒冷成为真理之城时(亚八3),神的旨意将要在这城显露,神的百姓遵行他的旨意,并因此得享神的救恩。

      真理与对神的知识,两者是相关的概念。以色列的不顺从是指:「……这地上无诚实(emeth),无良善(chesed),无人认识神」(何四1)。然而,圣经是这样描述以色列将来的拯救:「我心聘你永远归我为妻,以仁义,公平,忠爱(chesed),怜悯,聘你归我;也以诚实(emunah同源字)聘你归我,你就必『认识』我耶和华」(何二20)。

约翰福音中的真理「约翰福音中的aletheia(真理)显然就是旧约圣经里的emeth(真理)。」约翰福音一开头,aletkeia(真理)这字的头两次就是这种用法。「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约一14);「律法本是借着摩西传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稣基督来的」(约一18)。「恩典」和「真理」就是旧约圣经的chesed(忠爱)和emeth(诚实)。这两句话把道成肉身基督的约翰注释恰当地放在旧约圣经救赎历史的脉络中。请注意,这句话是新约圣经中相等于旧约圣经chesed(慈爱)和emeth(诚实)一齐出现的地方。神以前曾经透过以色列的历史展示他立约的爱(chesed)和他的坚贞不移(emeth),他这两项属性如今已经在道成肉身中臻于完全。事实上,这种神在历史中救赎作为的成全,如今和一切神以前的作为成了强烈的对比;因为要完全明白神的恩典和真理,借着摩西律法是永远无法达到的,但如今神的恩典和真理已经在基督里具体表现出来了。

      上述两节经文显示:神从前在旧约所彰显的chesed(忠爱)和emeth(诚实),事实上都指向神在基督里的作为。律法和基督的对照并非绝对,因为约翰福音第五章卅九节提到旧约圣经本身并不是目的,乃是为真理作见证(约五33),这真理是在基督里的(亦见约五46;一45)。把律法和基督互相比较,其重点在约翰福音第一章十六节:「从他丰满的恩典里我们都领受了,而且恩上加思。」「福音和律法的差异在于福音是神那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恩赐。」

      因此,当基督说:「我就是……真理」(约十四6)的时候,他是指:他是神救赎计划的全部启示和化身。基督的降临在揭示神对他自己属性的信实。并揭示神宣扬他的救赎旨意是他不断的计划。耶稣的整个使命,是为这救恩真理作见证(约十八37)。这经文的上下文, 「真理」和耶稣的王权(basileia国度)紧密相连。他是王。但耶稣对彼拉多说,他救赎之治权的来源不属世界,也不是用属物质的力量来建立他的治权。

      现在,我们可以了解前面引发这个「真理」研讨的经文,就是前述的约翰福音八章卅二节。「晓得真理」(约八32)是指晓得那借基督而具体表达之神救赎的计划;而所应许的自由是脱离罪的自由(约八34),这种自由无法在旧约里获得,只能借着神的儿子才能达成(约八36)。

      Alethinos(真理的)这个形容词,进一步说明了上述这种对真理的救赎性解释。这个希腊字带来是真品不是膺品的意思。该希腊字在七十士译本多次用来翻译emeth(真理),意指「可信」、「可靠」。撒迦利亚书八章三节尤其有趣。当神回到锡安,在神百姓中居住的时候,耶路撒冷将要称为polis he alethine(真理之城)。这样的一句话,对不熟悉闪族用语的希腊人来说,是不容易领会的。事实上,它的希腊译文未能表达希伯来原文的意思,就是:耶路撒冷将会是其中的居民回应神的自我启示并谨守遵行神教训的一座城。

    约翰福音的alethinos的用法固然带有希腊字「真」的意义,但其所以「真」是因为这是神真理的全部启示。「真光」(约一9)的重点不在于和异教的虚假、不实的光互相对比,「真光」的重点乃在于和耶稣以前旧约那部份而不全的光对照。从某种意义来说,施洗约翰也可说是光(约五35),但基督却是完全十足的光。「真粮」(约六32)是那能满足灵里饥饿的粮,不同于吗哪,因为吗哪只能维持身体的生命。基督是真葡萄树(约十五彩缤纷1),因为基督是真正生命的源头,他赐给那些住在他里面的人真正的生命,这就与以前时代作为以色列这葡萄树其中的一分子大不相同(耶二21;出十五18;诗八十8一16)。「那真正拜父的」(约四33)和犹太人、撒玛利亚人不同,那真正拜父的来自在基督里的新启示,而犹太人认为他们必需在耶路撒冷敬拜,撒玛利亚则认为要在基利心山敬拜。这并不是说,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的敬拜是虚假不真的;但当真理既借耶稣本身临到众人之后,人现在就必须在这真理里敬拜神。自此以后,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拜父,换句话说,他们是由神真理的启示来决定其回应的敬拜者。这个希伯来观念,一旦用希腊文字来表达,就立刻变成与不真之敬拜相对的真敬拜观念。但重点不在于敬拜的真实或不真实,乃在于真理的启示使敬拜达成完完全全的真实。

    神是「真神」(约十七3),其重点不太在于因为他是虚假不真之神明的对比,乃在于:他是那位借着基督的事工施展作为的神,而这些作为与他自己的存有,与那创造者和罪恶世界之间的关系并与他自己的救赎计划相吻合。因此,约翰福音经常复述神是真实的事实(约三33;七28;八26;参约壹五20)。

      神的真理不只在基督里具体化,神的真理也在耶稣的话语中彰显,因为基督传讲真理(约八40,45)并且来为真理作见证(约八37)。这真理不仅是揭示神是怎样的一位神,这真理更是神在世界里的救赎临在的彰显。因此,耶稣一切所作的和所赐的都是真的(约七18;16)。换言之,是与耶稣的本性并神的计划相吻合。这救赎旨意是神的话语(约十七6,14),其本身也是真理(约十七17),与耶稣自己是合一的(约一1)。

      这种神真理的彰显越过了耶稣在地上的事工。耶稣离开他的门徒以后,要差遣另一位保惠师(parakletos),就是圣灵,称为「真理的圣灵」(约十四17;十五26;十六13;参约壹四6;五7),因为圣灵的工作也是与神在世界的救赎计划之完成有关。圣灵的任务将是为基督是真理作见证(约十五26),换言之,就是带领人注意神在耶稣里所作成的事。圣灵要引导门徒进入一切的真理(约十六13)。这句话在约翰福音的用语里,其重点不是指神学真理上知识的了解,乃是指神在耶稣里已经临到众人之救赎临在全部的亲身体会。耶稣未能告诉门徒的「好些事」(约十六12),包括进一步解释耶稣本身并其救赎事工的意义。圣灵的工作是以基督为中心(「他(圣灵)要荣耀我」),使人更加明白有关基督的事(约十六14)。约翰福音十六章十三节也描述圣灵这方面的任务:「并要把将来的事告诉你们。」这句话不应专指预告将来发生的事,乃是指将来神在基督里之救赎计划的极致完成。如果道成肉身是指神展示他emeth(诚实)的一连串救赎行动的终结,那么,在基督里成就的救赎工作仍有待将来极致的完成。这也是真理的解明;而引导耶稣的门徒进入这真理,是圣灵的工作。

      真理的表明要求人的回应。「但行真理的必来就光」(约三21;参约壹一6)。这句话是道地的希伯来用语,在旧约圣经中,这是指:按着家族关系和友谊的义务老实地行事(创廿四49;四七29;尼九33)。约翰福音中,行真理就是正确地回应神在基督里真理的启示。这是「言语正确,动机正确,行动正确,都根据神的历史性启示。」描述这种回应的另一个方式就是接受基督的话,因为「凡属真理的人,就听我的话」(约十八37;参约十3;十六27)。这等于接待基督自己(约一1112),也等于重生(约三3)。这是指真理圣灵的内住(约十四17),也就是真理本身的内住(约贰2)。这一切不过是引发本项探讨的一句经文:「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八32)的注解而已。接受的器官不是心智,乃是整个人。「心智」和「理性」的希腊观念在约翰福音中没有半点影响。

      正如耶稣为真理作见证,他也把同样任务交托他的门徒,在他离世之后去完成(约十七18)。耶稣已经「自己分别为圣」,换句话说:把自己委身于他的使命(约十七19);并且当耶稣差遣他的门徒进入不怀好意的世界里去继续他的见证时,他祈求父叫他们也得以「因真理成圣」(约十七17,19)。这句话是指:众门徒也要献身为真理,正如耶稣完全把自己委身于成就真神救赎计划的事工一样,他的门徒也照样要毫无保留地委身于使世人认识神真理和他话语的事工上。

      约翰福音的真理并不是指柏拉图式的纯净、永恒实体的领域;约翰福音的真理是救赎论的观念,是指神在基督里所作成的事。约翰未曾说过存在天上的真理又降临到世间。真理在神于耶稣里救赎人的事上成为实体。永生,认识神,晓得真理——三者都是救赎的观念,都指神在耶稣里救赎计划的成全。


This file is decompiled by an unregistered version of ChmDecompiler.
Regsitered version does not show this message.
You can download ChmDecompiler at : http://www.etextwizard.com/